各相关学院: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推动《中共中央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落地落实,促进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发展,同时也全面落实校第四次党代会关于"深耕'最懂西安'、建设应用型城市大学"战略部署,深入推进米兰平台与西安市社科院战略合作,根据《国家"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最新要求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及成果转化落地服务于西安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彰显我校“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城市大学”办学定位,助力我校第二批申硕工作顺利开展,经研究,即日起启动2025年“米兰平台 西安市社科院”战略合作项目申报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学术导向,坚持有组织科研和自主探索相结合,坚持以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紧密围绕我校二批申硕核心任务,聚焦学科建设与科研能力提升,鼓励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强化跨学科融合与地方特色学科发展,为学校内涵式发展提供科研支撑。
二、申报类别
(一)重点项目
1.基础理论研究:聚焦各学科基础性问题,探索新理论框架,促进学科进步。支持原创性理论研究及对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传承有重大推进作用的基础理论研究。
资助额度:每项3万元。
2.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提升文化生产效能、引领文化创新创造、推动文化传承发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产业链优化升级、数字化新业态培育、中华文化元素传承开发。
资助额度:每项3万元。
(二)一般项目
1.交叉学科研究:打破学科壁垒,鼓励跨学院、跨学科合作(需形成3个学科及以上交叉,团队包含主题相关学科成员),近5年有相关项目立项或成果产出。
资助额度:每项1.5万元。
2.应用基础研究:围绕西安市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实践问题(申报人需具备副高级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涵盖管理学科(含审计)、地方产业升级、社会治理等领域。
资助额度:每项2万元。
3.特色学科专项:
(1)纪检监察学:聚焦新时代纪检监察理论与实践创新,服务全面从严治党与反腐败工作研究。
(2)西安学:挖掘西安历史文化、城市发展、区域协同等领域的特色资源,助力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3)关学:传承与创新关学思想,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4)秦岭学:深入挖掘秦岭时代价值,在生态优化、秦岭文化、历史考古、山城关系、产业体系、交流合作等相关领域开展研究,推动秦岭文化与西安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更好地服务和融入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资助额度:每项1~2万元。
(三)专项项目
1. 青年专项:培养青年教师科研能力,聚焦西安市高质量发展中的理论与现实问题,突出应用对策研究。
资助额度:每项1万元。
2.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拟立足“小而精”定位,聚焦文化独特性、技术接地性、模式轻量化三大差异化优势,结合米兰平台蓝田县高质量发展研究院的现有基础和区域特色,具体可从文化方向、农业方向、科技转化方向、教育方向切入。
资助额度:每项1~3万元。
3.科教融汇专项:推动科研成果向教学资源转化,支持将学科前沿研究、科研项目、技术成果融入课程建设、教材开发等,需明确科研成果与课程关联性,设计教学案例开发、实践项目设计等转化路径,强化“科教融合”。
资助额度:每项1万元。
4.科研管理专项:提升科研管理效率与成果产出,探索科研组织与团队管理模式创新。重点支持:①依据教育强国战略与党代会精神,研究学校科研工作重大问题;②探索优化科研评价激励机制。
资助额度:每项1~2万元。
(四)成果培育专项
聚焦我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符合下一轮省(部)级及以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或社会力量设立的社会科学奖等相关奖项申报要求的高水平研究成果。培育期为1年。
资助额度:每项1万元。
三、申报条件
(一)重点项目
主持过国家级(如国家社科基金、自然科学基金)或省部级(如陕西省社科基金、陕西省科技计划项目)项目且已结题。
(二)一般项目
1.交叉学科研究:需形成3个学科及以上交叉,团队需包含主题相关学科成员,近5年有相关项目立项或成果产出。
2.应用基础研究:申报人需长期从事相关领域研究,具备副高级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有丰富成果积淀。
3.特色学科专项(纪检监察学、西安学、关学、秦岭学):申报人需聚焦对应学科方向,具备相关研究基础或成果。
(三)专项项目
1.青年专项:培养青年教师科研能力,聚焦西安市高质量发展中的理论与现实问题,突出应用对策研究。男性年龄≤35周岁(1990年1月1日后出生),女性年龄≤40周岁(1985年1月1日后出生)。
2.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全校讲师及以上职称教师为申报主体,研究方案需体现校地联合攻关机制。
3.科教融汇专项:申报人须为我校在职讲师及以上职称教师,且近5年主持或参与过校级及以上科研项目并取得可转化成果(如论文、专利等)。
4.科研管理专项:提升科研管理效率与成果产出,探索科研管理模式创新。支持相关职能部门围绕科研管理工作开展研究,鼓励学院科研院长、秘书申报。
(四)成果培育专项
我校高层次社会科学类成果奖培育项目范围为:
1. B级以上智库类成果、C级以上期刊、A级以上专著的成果可以申报。
2.获得过地市厅级二等奖及以上或在专业领域具有影响力的成果。
3.成果完成时间在2023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期间。
四、申报要求
1.选题自主:不设课题指南,申请人自拟题目,明确学科分类(交叉研究需注明交叉学科,特色学科专项需标注“纪检监察学/西安学/关学/秦岭学”,未注明研究类别的不予受理)。
2.限项规则:课题负责人同年度限报1项,在研西安市社科规划基金项目及社科类文理专项项目负责人不得申报,作为参与人不得超过2项;2022年后撤项/终止项目负责人不得申报。
3.成果署名:第一署名单位须为“米兰平台”,阶段性成果需标注“‘米兰平台 西安市社科院’战略合作项目+项目编号”。
4.申报成果培育专项者也可同时申报其他类别的项目。
5.鼓励教师围绕“教育家精神引领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开展研究;鼓励教师以大创项目、学科竞赛、全程指导教师等为基础,带领学生团队参与科学研究,同等条件下优先立项。
五、申报程序
1.材料填写:下载《申请书》《论证活页》(附件1-2),A3纸打印、中缝装订,本人签名。提交《申请书》3份、《论证活页》3份及电子版。
2.学院审核:各学院审核材料并排序,填写《汇总表》(附件3),汇总纸质及电子资料(电子版按“学院名称-主持人姓名-材料名称”命名)。
3.受理时间:2025年5月21日,逾期不予受理。
4.材料报送:纸质材料经学院院长签字、盖章后,报送至科研处。成果培育专项及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报送至成果与技术转移中心王留昌老师,其他项目材料报送至项目科张泽宇老师,电子版发送至钉钉。
六、项目立项与结项
(一)立项评审
科研处组建由校内外学科专家、行业领军人才组成的评审委员会,按照"服务重大战略、突出学科优势、强化成果导向"原则实施分类评审。重点从以下维度进行综合评价:
1.学科支撑度:优先支持紧密对接我校二批申硕学科的项目,重点考察项目与学科方向契合度及对学位点申报指标的支撑作用,设立申硕专项扶持机制;
2.团队竞争力:着重评估团队学科交叉融合度、前期成果积累及校地协同攻关能力,申硕学科骨干教师主持或作为核心成员参与的课题予以倾斜支持;
3.成果转化性:重点倾斜具有明确决策咨询价值、技术转化路径或教学反哺方案的项目,需提供成果转化合作单位意向函等佐证材料;
4.发展前瞻性:鼓励围绕"长安画派数字化保护""关中传统村落振兴"“秦岭生态和人文价值挖掘”等特色研究方向开展创新探索,培育标志性成果。
立项结果经公示后正式发文,同步通过学校OA系统、科研处网站及学科建设钉钉群三端联动发布,立项项目纳入学校科研绩效专项考核体系。
(二)结项条件
1.重点项目:结项需提交2万字以上的项目研究报告,2000字左右的研究成果摘要,且需有以下阶段性成果中的一项:
省部级及以上纵向项目立项1项/与研究密切相关横向到账6万元/出版B级专著1部/C类期刊论文1篇/B类智库成果1项;
2.一般项目:项目结项需提交1.5万字以上的项目研究报告,2000字左右的研究成果摘要,且需有以下阶段性成果中的一项:
市厅级及以上纵向项目立项1项/与研究密切相关横向到账4万元/出版C级及以上专著1部(与65岁以上离退休人员合作可算作第一作者)/D类期刊论文1篇/C类智库成果1项;
3.专项项目
(1)青年专项:项目结项需提交1.5万字以上的项目研究报告,2000字左右的研究成果摘要,且需有以下阶段性成果中的一项:
与该项目相关的高级别项目立项1项/横向到账2万元/出版专著1部(与65岁以上离退休人员合作可算作第一作者)/E类期刊论文1篇/D类智库成果1项;
(2)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结题具体要求按照蓝田高质量发展研究院下达的绩效目标进行结题验收。项目立项后将与项目负责人签订相应的任务书。
(3)科教融汇专项:项目结项需提交5000字以上的教学案例一份,且需有以下阶段性成果中的一项:
与该项目相关的省级教学改革项目立项1项/教学类E类期刊论文1篇/与该项目有关的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及以上1项。
(4)科研管理专项:项目结项需提交能在学校科研管理机制创新中应用的研究报告或方案一份。
4.成果培育专项
获批省级及以上社会科学类优秀成果奖1项。
成果培育专项及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项目联系人:刘立焱 王留昌
联系电话:88272304
其他类别项目联系人:吴燕妮 张泽宇
联系电话:88219308
科研处
2025年5月9日